三只熊刀剑 | 正告宵小:你可以诋毁我,但不能诋毁中国文化2021-10-20最近几年我已经不怎么上知乎。这种平均学历985、人均年薪200万的高端平台并不适合像我这样的草根群众。所以当有朋友告诉我“知乎上有人在发帖子骂你”,我起初并不以为意,甚至认为不值得为此去下载一个不常用的APP看看别人究竟骂了点啥。然而朋友接下来的一句话却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知乎上有人发帖子骂你。说你的刀用中国文化当噱头,买刀就是在交智商税!你可以诋毁我,但你不能诋毁我的信仰。中国文化就是我的信仰。所以我决定找到这个帖子看个究竟,然后回应他一句麻辣隔壁。这个骂我的帖子很长,啰啰嗦嗦,很符合知乎高端作者“三分‘理中客’,七分卖弄”的文风。提炼出中心思想,帖子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第一:知乎的帖子说,买匠人工坊的刀就像买汉服,无形中在为文化和情怀埋单。这一条我不反驳,三只熊镔铁刀剑(匠人工坊)就是既卖刀又卖情怀。作为传统手艺人,我们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每一把刀的价值不止包含它本身的功用和艺术美感,还包含了浓浓的爱国情怀、历史情怀、英雄主义、手工情结、武侠情结……我想任何一件具有艺术收藏价值的器物都必定包含了复杂的文化基因并能够借此与它的爱好者产生共鸣。我们费尽心思就是想打造这种有温度的刀。很庆幸也很感激,有这么多刀友愿意为我们的刀以及刀背后的文化和情怀埋单。我想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也会为汉服及其背后的民族情怀埋单,会为《长津湖》及其背后的爱国情怀埋单,或者为德云社及其代表的传统曲艺埋单……这是个多元化的社会,有人膜拜欧美刀匠大师,也有人收藏日本武士刀,这些舶来品何尝不是在贩卖他们本国本土的文化和情怀?我做体现中国本土文化和情怀的刀,又为何要遮遮掩掩?第二:知乎的帖子批评匠人工坊的刀“跟欧美猎刀有很多相似之处”,不是地道的中国传统刀剑。这种观点很“知乎”,貌似有点道理,其实狗屁不通。中国传统刀剑和“仿古刀剑”是两个概念,照着博物馆里古代刀剑实物的样子仿制一把,这叫仿古。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刀剑创作当中,以古法锻造出既有功能性又有历史感的猎刀、野外生存刀,这叫中国刀剑立足于传统文化之下的开拓创新。如果欧美猎刀确有可借鉴之处,为什么不能借鉴?三只熊镔铁刀剑(匠人工坊)推出的第一款中式大马士革刀“合璧”,就是寓意“中西合璧,珠联璧合”,既借鉴了西方猎刀的功能性设计,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匠人工坊作品:合璧第三:知乎这个帖子的最后,向网友推荐“某题名品”网站上出售的欧美猎刀,言下之意他们的刀才正宗,买他们的刀才“不交智商税”。原来这才是重点,贬低三只熊镔铁刀剑(匠人工坊)是因为某些人认为匠人工坊挡了他们的财路。郭德纲说得对,一个卖白菜的没必要去恨一个修自行车的,只有同行之间才是赤裸裸的仇恨。这些年骂我诋毁我的人不少,以前很少回应。这次涉及到“为文化和情怀埋单”的命题,我才觉得有必要回应几句。还是那句话,中国文化是我的信仰,绝不容许宵小之辈诋毁和玷污!本文配图为三只熊镔铁刀剑(匠人工坊)张勇作品“怀剑”。怀剑,顾名思义,可以藏在怀中之剑,是随身短剑的一种。双面开刃,长度比匕首长,比长剑短。携带时一般收入剑鞘,用布包裹,藏于怀中。怀剑为古人贴身之物,除了用来防身,还常被当作礼品或者信物,互相馈赠。有“黄埔军魂"之称的中正剑就是一柄怀剑。它是蒋中正赠送给黄埔学生、得力部将及有功人员的随身短剑,剑柄刻有“黄埔志工无往不胜"。获得中正剑的人其实不多,主要有:何应钦、顾祝同、阎锡山、王耀武、何键、刘湘、马步芳、马鸿逵、张灵甫、宋希濂、关麟征、黄维等。张勇创作的这把怀剑,参考先秦时期青铜短剑的形制,刀身为手锻大马士革钢,刀柄采用花梨瘿木配紫光檀,剑格、顶珠、隔片全部为手锻大马士革钢。刀柄上的花纹,是先秦时期流行的花草纹。中国古代的武者喜欢在兵器上雕刻花草虫鱼,或者龙凤、麒麟等祥兽图案,以示文武兼备,不一味追求杀戮。这与西方人喜欢在刀剑上雕刻骷髅、蜘蛛、蛇的做法大为不同,体现了中国人的谦和宽厚,君子之风。刀柄材料为精选名贵紫光檀、花梨瘿木。花梨瘿木,即花梨木结疤形成的木瘤。它经过细致打磨之后,质地坚硬,手感润滑,非常适合制作刀柄。 紫光檀,又名东非紫光檀、黑檀,质地坚硬、滑润,切面打磨后形成的包浆亮丽非常,光如铜镜,滑似缎面,色如美玉。魅力既在于目赏,更在于手抚。刀鞘材质为进口小牛皮,资深皮匠纯手工雕花缝制。三只熊镔铁刀剑(匠人工坊)的每一款刀,都配有单独设计的专属刀鞘,造型、做工、纹饰与刀浑然一体。每个刀鞘都是在刀做好以后,参照实物裁剪缝制,确保刀与鞘完美契合,不差分毫。这样有文化有情怀的刀剑,您喜欢吗?宝刀推荐:三只熊手锻大马士革刀『怀剑』售价:4500元 点击了解详情>>